專業能力培訓評估 | JCECC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

專業能力培訓評估

C1

醫療機構人員能力提升項目

計劃及目標受眾

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在2015年至2018年於醫院舉辦培訓計劃,接觸到不同專業的受眾。培訓計劃所包含的議題廣泛, 例如有嚴重疾病對話的溝通技巧、安寧照顧的身體徵狀管理等。除此之外,本培訓計劃亦以教學短片,小冊子及電子教學的形式等不同的渠道及方法協助教學及計劃的推廣。

在為期三年的計劃裏,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舉辦了293場教育活動。其中的175場便是為新界東聯網的院舍及醫院的醫護人員所提供的培訓,58 場則是為特定專業群組所舉辦的工作坊及研討會,另外有18場面向不同持份者的公眾論壇,以及42 場為患者與家屬舉辦的簡報會。

這些教育活動合共有10,310 名參加者,而當中有728名醫生,2,702 名護士, 2,155 名其他醫護同工,1,562 名其他專業的參加者,1,642名公眾人士以及977 名患者與家屬。本報告只節錄有關專業人士參加計劃後的成效。如想知道更多關於醫療機構人員能力提升計劃的資料及數字,請按此參閱詳細報告。

研究方法

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採取了幾個不同的研究調查方法去研究培訓計劃對不同組別的專業人士的影響。為探討培訓計劃對醫護人員及社會工作者處理與死亡有關的工作時的效能感(以「死亡工作能力」量表測量)的影響,中大研究團隊在2018 的2月至6月期間,向新界東聯網的院舍及七間醫院的醫護人員招募調查參加者,並在他們參加本計劃舉辦的講座、研討會及工作坊後,以隨意抽樣方式,向部份人士收集培訓後問卷。團隊亦以郵寄問卷及網上問卷招募參加者。此外,團隊亦向參加了溝通技巧訓練的醫生及其他課程的護士派發問卷,以了解他們對培訓的意見(量性及質性)。在2018的2月至3月期間,研究團隊也於5間安老院舍進行問卷調查,向接受培訓的院舍同工收集了訓練後評估,以了解計劃對他們的影響。

計劃成果

醫護及社會服務同工

團隊於2018年訪問了614名醫護人員及社工,問卷的結果顯示,接受較多本培訓計劃的同工比起接受較少培訓的同工有較強的「死亡工作能力」(SC-DWS)。下圖可見參加較多訓練節數的同工,他們在整體的SC-DWS及其餘兩項分量表的分數,均比沒有參加培訓的同工高。

C2

雖然參加者參與培訓後會比起非參加者有更高的「死亡工作能力」,但兩組的差別的大小在不同的培訓類別(題目)中有差異,參加者比起非參加者的能力差距最大的兩個培訓類別是「徵狀控制」(參加者比非參加者平均多3.19分)及「安寧照顧入門」(參加者比非參加者平均高2.34分)。

C3

醫生

為評估溝通技巧訓練對醫生的影響,四間醫院的醫生在接受訓練後回答了一份培訓後問卷(共20道問題) 。問卷結果顯示,參加者在接受訓練後對溝通的心理準備顯著提升,而各項溝通準備的提升程度由24.6%至40.3%不等(平均值=33.1%),當中對於「與晚期病人及家屬討論照顧目標」的心理準備有最大的改善。另外,參加者認為是次培訓對他們的臨床技巧發展非常重要 (平均值: 4.35,1分為不太重要,5分為非常重要)。問卷結果亦顯示大部分(94.7%) 參加者均表示會向其他人推介本培訓計劃。最後,85.9%參加者讚同高級醫生也應該接受本培訓。以下是一些參加者給予本培訓課程的評語:

「這個專業培訓計幫助我們有效地與家屬溝通並減低與他們發生磨擦的機會。」

「這個計劃令我得益不少,我尤其欣賞訓練中的角色扮演及討論。」

護士

有98%的參加者表示他們會向同事及朋友推介本計劃舉辦的類似活動。我們亦向參加了培訓的護士收集他們對計劃的意見,而大部份回應都很正面︰

「題目內容很新鮮,深入淺出,帶出本港安寧狀況,令我更了解一個人面對死之所遇到的情況。」(急症醫院C,晚期照顧系列: 洞悉香港的死亡狀況)

「內容豐富,資料實用,對臨床工作很有效用。」(急症醫院B,晚期照顧的政狀控制)

安老院舍同工

66名曾參與本培訓計劃的安老院舍同工(超過一半為護士及社工)在訓練後接受了評估。10道有關安寧知識的測試結果顯示參加更多培訓節數的同工有較好的安寧照顧知識︰參加了三堂培訓或以上的參加者平均得分是8.77,參加了兩堂培訓或以上的平均分是8.65,而只參加了一次培訓的參加者的平均分最低,只有 7.86。以下是參加者給予本計劃的評語︰

「佢哋[院舍同事] 個[晚期照顧嘅]意識真係有提升到,佢哋無論refer[病人] 俾我哋啊,同我哋講番一啲老人家嘅情況,佢哋observe到,請我哋去跟進,咁其實呢啲都幫到我哋好多,起碼我哋可以有及時嘅介入係好重要。」(社工,共參與23次培訓)

「同家人嘅role係,即係點演繹佢end of life嘅client嘅病況,可以掌握多啲,同埋講地準確啲,家人明白多咗嘅。至於喺symptom control 方面我覺得俾初初入黎係掌握咗多咗嘅。」(註冊護士,共參與11次培訓)。

安老院舍安寧服務專業能力培訓

計劃受眾

由2016年至2018年,香港老年學會已在36間安老院舍推行安寧照顧計劃。學會的安寧隊伍已為超過2,000名於安老院舍工作的管理、專業及前線同工提供培訓及講座。除此之外,隊伍亦為院舍員工提供了專業諮詢,現場支援及指導環節。

計劃
我們透過評核安老院舍提供紓緩及安寧照顧服務的水平(service benchmarking),並評估受訓員工對提供安寧照顧的知識和準備,去了解「安老院舍安寧服務專業能力培訓」的成效。香港老年學會研發了一個共30項的標準評估工具,並採用於評核院舍提供安寧服務的水平。評核內容包括院舍提供(1)晚期護理,(2)安寧照顧以及(3)遺體護理方面的表現。評估員於每個項目都會給予0、1a、1b、2、或「不適用」等的評分。評分越高代表表現越好。計劃過程中一共進行了三次的評核,分別在院舍參加計劃前(基線)、參加計劃一年後,以及參加計劃的兩年後。受評估的院舍(n=11)顯示項目評分為”2″(院舍對於該項項目己提供書面指引/政策/程序/機制,並有執行及文件記錄)的整體比例由基線的46.6%大幅升至一年後的82.1%,並於計劃的兩年後維持在83.3%,整體升幅為36.9%。

C4

院舍員工則完成標準化的問卷去評估其提供安寧照顧的準備。問卷覆蓋三大方面,包括自願性(willingness)、能力(competence)及抗逆力(resilience)。計劃第一個活動開始時的評估用作為基線,並與計劃一年及兩年後的重測作比較。共209名院舍員工(76名專業同工及128名前線同工)完成了全部3次評核。結果反映受訓員工於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時候,其三個範疇的情況都有明顯的進步(p<.01 to p<.001)。參加項目兩年後,員工報稱在自願性、效能及抗逆力都分別進步了7.9%、12.2%及5.1%。

C5

專業能力培訓

計劃及目標受眾

過去三年期間,為提升專業人士提供全面和人道的安寧照顧的能力,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為專業人士和照顧者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區安寧照顧專業能力培訓。這裡包括兩大核心項目︰ (一) 為有意發展社區安寧照顧的非政府機構(NGOs)服務管理層而設的領袖培訓課,以及(二) 為社區的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同工而設的專業培訓工作坊。兩種培訓皆建基於一個涵蓋七個安寧照顧效能範疇的「安寧照顧效能框架」。

C6

研究方法

研究團隊採用了前後測(pre-post test)或前後及跟進測試(pre-post-followup test)的方式去評估社區專業能力培訓對參加者的直接影響 。團隊研發了一個量表,去測量參加者提供安寧照顧的信心。該量表與「安寧照顧效能框架」一樣,以七個能力範疇所組成。參加者的效能感會以10等級選項作為評核(1=完全沒有信心;10=非常有信心)。

另外,我們期望「賽馬會安寧頌」的專業培訓計劃不但能讓參加者得益,也能帶來一些連鎖反應 — 培訓參加者或會把學得的知識和技能帶到身邊的同僚,進而為整個安寧照顧的領域及文化帶來正面的轉變。有見及此,研究團隊進行了一年一度、為期三年﹑以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同工為對象的網上調查。調查旨在評估社區專業能力培訓對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同工的長期影響。第一輪調查於2016年4月至6月進行,第二及第三輪則分別於2017年4月至6月和2018年4月至7月上旬進行。受訪者主要是來自專業團體、學術和研究機構的醫生,護士及社工等專業人士。調查於每年均招募約500名參加者。

培訓參加者在安寧照顧效能感方面有明顯的進步︰

  • 工作坊參加者(N=894)的整體安寧照顧效能增進了23.4%,七個安寧照顧效能範疇均有顯著進步。966名參加者回應了工作坊滿意度調查,當中85.8%對工作坊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

C7

  • 至於領袖培訓課程的參加者,領袖們(n=32)在整體安寧照顧效能方面提升了31.6%以及在領導能力方面提升了47.5%。以上的轉變都是在統計學上顯著的。完成計劃6個月後,領袖們仍能保持在這兩方面的顯著進步。

C8

C9

對社區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同工逐漸呈現的影響︰

  • 網上問卷結果顯示,社區的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同工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在整體安寧照顧效能方面進步了3.1%。至於在「症狀處理」方面,受訪者由2016到2018年期間的效能感持續上升。而在「晚期照顧決定」及「社區安寧照顧」的效能感則於2017年顯著上升,然後在2017到2018年期間保持平穩。

C10

  • 在299名曾聽過「賽馬會安寧頌」計劃(2018年度問卷)的受訪者中,滿意整體計劃的佔78%。另外,分別有80%及73%的受訪者認為計劃「有助提升專業人士提供安寧照顧的能力」,以及「計劃有助提升公眾對安寧照顧的意識」。

C11

  • 調查結果也顯示,對安寧照顧工作者而言,安寧照顧效能感,分別與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意義之間有着顯著的正向關係(輕微至中等),但與工作壓力則有反向關係。這可能意味着,提升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同工的安寧照顧效能感,或能改善他們對工作的滿意度和有意義程度,同時減少工作壓力,能為安寧照顧領域提供更得力及穩定的人力資源。

總結第一期計劃的工作第二期計劃未來方向

  • 專業培訓計劃為在醫院工作的不同專業同工帶來多層面的正面的影響,包括同工對於安寧照顧的態度,知識及技能。接受本計劃更多的培訓節數讓醫護及社會服務人員擁有較佳的死亡工作相關的自我效能。醫生接受溝通技巧培訓後,在溝通技巧方面的準備更充足。護士認為培訓資料豐富及實用,增進他們對晚期護理服務的知識,且欣賞經驗分享﹑技巧示範及影片播放的部分。安老院舍人員表示很高興有機會學習跨學科知識,減輕了對死亡的忌諱,亦表示與同事﹑病者及家庭的溝通有所改善。從這三年培訓的工作成果及經驗,我們累積了寶貴的知識。這些知識指引未來的工作策略,並為改進香港未來的晚期護理服務奠下基礎。
  • 安老院舍的專業能力培訓有效地裝備安老院舍提供安寧照顧予其院友。特別地,香港老年學會舉辦的訓培課程明顯改善了院舍員工提供安寧照顧的能力﹑自願性,及抗逆力。
  • 專業社區領袖培訓課程和專業培訓工作坊均行之有效。領袖們在全部安寧照顧效能及領導能力方面有明顯的進步,兩方面的提升都有助未來安寧照顧的發展。這方面的能力提升在計劃完結後6個月仍能得以維持。專業培訓工作坊的參加者一致地在各項安寧照顧效能有明顯的進步(23.4%提升)。這些結果亦顯示以七大範疇的「安寧照顧效能框架」為藍本而發展的專業培訓工作坊已走上正軌,而此效能框架亦有助辨識社區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同工的培訓需求。
  • 從網上調查可得知,安寧照顧培訓帶來的連鎖效應逐漸浮現,對廣泛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人士的各項安寧照顧效能範疇帶來不同程度的正面影響 (由2016年至2018年整體效能提升了3.1%)。計劃對各效能範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一個可能性是,間接的連鎖效應對於專業人士們較不熟悉的能力範疇能帶來較大的影響。其實明顯改善的三個效力範疇(症狀處理、晚期照顧決定及社區安寧照顧)都在基線問卷(2016)中錄得最低的效能感。
  • 在不同的服務單位,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人士亦有機會接觸面對臨終或死亡的受助人。故此,基本的安寧照顧知識及技巧對每位在不同機構工作的醫護及社會服務專業人士也是必須的。參與了第一期計劃舉辦的專業能力培訓計劃的醫護人員、安老院舍同工及社會機構的同工均表示他們對安寧照顧工作的信心更大。可是計劃的專業培訓對非參加者的安寧照顧效能的影響較弱,而且對一些專業人士有基本認識的效能範疇的影響力更細。因此在第二期的計劃,我們不單止要繼續強化在醫院,院舍及社區內直接的培訓,更要發展形式多元化的培訓課程,以網上教材把知識帶到更多的專業人士面前,並透過工作坊傳授較深層次的技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