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技術轉移評估 | JCECC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

知識與技術轉移評估

1

計劃簡介及受

為增強公眾對安寧照顧的理解,將安寧照顧的積極影響傳播到社區各個層次,「賽馬會安寧頌」計劃不僅通過公開講座和參與性活動,還利用社交媒體平台、報紙、廣播、流動應用程式(app)和網站等渠道,向公眾提供安寧照顧教育、宣傳安寧照顧理念。為了了解這些努力對公眾產生的影響,我們在「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不同階段展開全港性的社區調查。公眾非常踴躍地參與了「賽馬會安寧頌」所舉辦的活動,  例如: 有大約29,025 參加者參與了不同的公開講座和參與性活動、超過350,000的公眾人士經由社交媒體平台、報紙、廣播、流動應用程式(app)和網站等渠道瀏覽了有關資料。

研究方法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三輪(3-wave)的全港性電話調查。是次調查的主要對象為18歲以上居住於香港各區及能說普通話, 英語及廣東話的廣大市民。 第一輪調查於2016年1月至3月完成,第二和第三輪的調查分別於2017年4月至5月和2018年7月至9月進行。在每次調查中,我們訪問約1,500人,詢問他們對於安寧照顧的知識、態度和偏好,並分析公眾看法於過去三年的轉變。

研究結果

認知

總括而言,在過去三年間,公眾對於生命晚期照顧服務有關名詞的意識有所提升,特別是對於「安寧照顧」這一詞的認知及其服務元素更穩定地續年提升,而對於其他數相關名詞亦有所改善。 當比較2016及2018的問卷結果:

  • 我們發現有聽過以下6個名詞的受訪者百分比顯著增加︰「安寧照顧」(上升30%)、「紓緩治療」(上升21.3%)、「不作心肺復甦」(上升13.3%)、「預設醫療指示」(上升67.6%)及「善別服務」(上升36.3%)。縱使「安寧照顧」一詞越來越為人所知,但於2018年仍多達60%受訪者不曾聽過「安寧照顧」。
  • 另方面,有聽過「善終服務」及「哀傷輔導」的受訪者分別下降了4.5% 及20.4%。

2

  • 調查員解釋了「安寧照顧」的意思後,便問受訪者「你覺得安寧照顧包含些甚麼服務?」,回答「不知道」的受訪者,於2016年時每5位當中約2位(38.7%),不過這個百分比每年下降,2017年為34.1%,到了2018年只有約30%受訪者對安寧照顧的服務元素完全沒有概念。
  • 3
  • 在2018年的調查問卷中, 我們增加了數項對「預設照顧計劃」的理解及態度的問題,並發現只有8%的受訪者有聽過「預設照顧計劃」。

態度

公眾並不認為醫院是安寧照顧場所的唯一選擇,公眾普遍支持社區安寧照顧

  • 受訪者在2017及2018 的調查中被問到他們認為最適合提供安寧照顧的地方。 在2017年, 有51%的受訪者認為醫院最為適合, 14% 認為家中最適合,17% 選擇安老院舍,而18%選擇其他地方,包括社會服務機構。2018年的答案分佈跟2017年相近,醫院佔48% (每6名受訪者中裡的3名),家中佔19%(每6名受訪者中裡的1名),安老院舍是15% (每6名受訪者中裡的1名),而12%則選擇其他(包括社會服務機構)。 值得留意的是,在2018年認為家中最為適合的受訪者有上升的趨勢。

4

  • 此外,三輪的調查反映每年均有超過80% 受訪者支持在他們的家附近興建社區安寧照顧設施,而支持的百分比有續年上升的趨勢。
  • 三輪的調查均有約3/4 受訪者支持他們的鄰居在家中接受安寧照顧,同時,雖然支持鄰居選擇在家中過世的受訪者比前者較少,但三輪調查的結果均過半數支持。
  • 以上結果顯示市民大眾在選擇接受安寧照顧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取向,而當中他們亦會考慮於社區接受安寧照顧。為了推廣在安寧照顧裡的自主及選擇權,社會需要發展社區安寧照顧,讓社會大眾的意願得到尊重。

5

市民大眾期望全人的安寧照顧,同時兼顧患者對醫療及身心社靈的需要

  • 當被問及他們認為安寧照顧裡包含甚麼服務元素,三輪調查中受訪者的首5位的回應裡均包括了身心社靈的需要。
  • 在過去三年的調查,認為安寧照顧裡應包括「靈性關顧」及「醫療護理/支援」的受訪者百分比有顯著上升趨勢。另外,提及「住院」的受訪者由2017年的10.8% 下降至2018年的6.2%,而同一時間,提及「家居照顧」的受訪者百分比則明顯增加(10.6% (2016) vs 22.1% (2018)),反映出大眾對社區安寧照顧的新需求。

6

參與動機

公眾對安寧照顧的抗拒減少,更願意考慮安寧照顧相關服務

  • 當被問及假如患上末期疾病,會否接受一些晚期照顧時,2018年的受訪者中,超過80%會接受安寧照顧和設立預設醫療指示,並有75%會為自己決定在哪兒離世。觀察過去三年的轉變,表示「不接受安寧照顧」,「不設立預設醫療指示」,及「不決定去世的地方」的受訪者分別在2016及2018年期間分別大幅下降了33.2%, 22.9%及48%。

7

公眾更有興趣參與安寧照顧教育活動

  • 調查結果亦顯示,更多的大眾市民有興趣參加安寧照顧的教育活動。當被問及將來會否參與關於安寧照顧的教育活動時,表示「會」的參加者百分比從2016到2018增加了34.7%。

8

總結第一期計劃的工作及第二期計劃未來方向

  • 三年的全港性電話調查的結果顯示,公眾對於與安寧照顧相關的名詞,以及安寧照顧的服務內容的認知都有所提昇, 特別是對於「安寧照顧」一詞的認識更穩步續年上升。在態度方面,三年的調查均明確顯示大眾的主流意見是支持社區安寧照顧服務的發展。再者,大眾期望安寧照顧的地點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安寧照顧不應只在醫院內提供,亦應在不同的社區單位內提供。最後,調查結果亦顯示抗拒安寧照顧和預設醫療指示的受訪者百分比在過去三年大幅減少,另邊箱,有更多公眾人士有興趣參與有關安寧照顧的教育活動。這些結果印證了在過去三年間,公眾對安寧照顧的知識﹑態度及參與動機同時出現正面的改變。
  • 在計劃的第二階段, 我們將會繼續舉辦公眾教育活動去提昇公眾對安寧照顧的意識。總括而言,及後的公眾教育活動將會集中於三個方向︰(一) 繼續增加安寧照顧相關名詞的曝光率,(二) 教育公眾現有社區安寧照顧服務,及其如何獲得服務;及(三) 透過教育活動引發社區及大眾對安寧照顧的議題有更深入的討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