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 
| 時間: | 下午2時30分 – 4時正 | 
| 地點: | 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賽馬會教學樓11樓社會科學會議廳 | 
| 專家分享: | 陸嘉熙醫生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前主席 香港大學醫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 
| 活動簡介: | 現代醫療科技發達,很多疾病都可以治癒或受到控制。但是,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盡頭,不少疾病仍可以發展到藥石無靈的階段。不過,當疾病到了末期,病人面對死亡時,現代醫療科技還可以提供維持生命的方法,包括人工呼吸、心肺復甦 術等。但由於疾病不能逆轉,延長的只是死亡過程,對病人可能沒有意義,甚至增加痛楚。 如果病人不清醒,該治療是否無效用,需要醫護人員與家屬商討,根據病人最佳利益而作決定。有時候,當病人未有先前清晰表達其觀點,醫護人員與家屬可能有困難達致共識。故此,如果病人仍清醒時,透過預設照顧計劃甚至簽署預設醫療指示, 預先表達其有關治療的意願,困難可能減少。在今次公眾講座,講者會以老人科專科醫生角度,用真實個案分享去解釋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和不作心肺復甦術,並且分享香港晚晴照顧狀況和在居處離世的最新法例修改。最後亦會用真實個案去解釋晚期病人插鼻喉餵飼的利與弊。 | 
| 對象: | 所有公眾人士 | 
| 流程: | 點撃這裡 | 
| 費用: | 全免 | 
| 語言: | 廣東話 | 
| 報名: | 點撃這裡 | 
 
						
					 
									        










